内容页搜索

坛丘系水网地区,境内湖泊众多,有全市第二大内荡,占地13900亩水面的麻漾及郎中荡、长荡、上下荡、四十亩荡和溪、港、河等,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螃蟹、蚬子等名、特、优水产品。

新中国成立前,坛丘的水产品主要靠渔民分散捕捞,捕捞工具落后,效益较低。其次是少数农民兼业捕捞,坛丘桥门村有4家(钮尚法、钮士洪、钮六毛、沈老虎)用鱼鹰(鸬鹚)捕鱼,他们各有鱼鹰1525只不等。渔民捕获的水产品销往附近大镇(盛泽、震泽)鱼行或临近小镇(坛丘、南麻、龙泉嘴)。

新中国成立初,坛丘水产业仍以捕捞为主。1958年,坛丘成立捕捞大队。60年代后,养殖业有所起步,70年代后期,部分村开挖鱼池,建立商品鱼生产基地,养殖业发展较快。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养鱼业的兴起和外荡精养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983928日,坛丘乡东蒲荡副业场更名为“坛丘乡水产养殖场”,原农田开挖成鱼池改为养殖水产。1987年,坛丘乡养殖水面3832亩,水产品总产量871.6吨。90年代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趋向专业化、规模化,农户开挖鱼池围养水产品,推广稻田养鱼、特种水产品(罗氏沼虾、对虾、鲈鱼、鳜鱼、甲鱼、蟹、黄鳝、美蛙)养殖,水产品满足当地市场供应,并销往苏州、上海等大城市,特别是麻漾淡水特产——蚬子,其水清壳嫩、个大肉肥而远销日本,年出口100多吨。1999年,坛丘镇水产品养殖面积3299亩,水产品总量1450吨,其中养殖产量930吨。

4-13     19711999年坛丘镇(乡、公社)渔业养殖面积产量情况表

年份

养殖面积(亩)

总产量(吨)

年份

养殖面积(亩)

总产量(吨)

1971

2872

126.40

1986

4217

665.15

1972

2996

145.95

1987

3832

871.60

1973

3000

143.95

1988

3830

894.00

1974

2794

150.20

1989

3405

906.00

1975

2850

132.80

1990

3387

930.00

1976

2726

174.70

1991

3363

918.00

1977

2638

157.10

1992

3359

959.00

1978

2737

166.85

1993

3425

1022.00

1979

2649

283.05

1994

3424

1051.00

1980

2664

204.90

1995

3445

1236.00

1981

2603

208.70

1996

3515

1282.00

1982

3233

271.62

1997

3197

1353.00

1983

3528

326.60

1998

3197

1458.00

1984

3938

552.00

1999

3299

1450.00

1985

4218

665.65